品牌故事
管仲(约公元前723或公元前716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史称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在中国历史上首提“以人为本”政见。他锐意改革,成效显著,使齐国国力大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演绎精彩成语故事
“以民为天”,出自《韩诗外传》卷第四和《说苑》:齐桓公问于管仲曰:“王者何贵? ”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非苍莽之天也。王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倍之则亡。”意思是,有一次,齐桓公问管仲说:“君王应该最看重什么? ”管仲说:“君王看重的应该是天。””齐桓公抬头看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空阔辽远、没有边际的天啊。统治人的人以百姓为天,百姓拥护他,天下就太平;百姓辅助他,天下就强大;百姓非难他,天下就危险;百姓背叛他,天下就灭亡。”
在这段谈话里,管仲表现出深刻的民本思想。管仲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告诫统治者要重视人民的利益,多做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如果苛酷地对待百姓,残酷压榨百姓,百姓就会推翻统治者的统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意思是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五谷;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树木;作终身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材。种谷,是一种一收;种树,是一种十收;培育人材,则是一种百收的事情。
管仲的言论,表现了齐国执政者对培养人才的重视。齐国是一个从太公“尊贤尚功”开始就高度重视人才的国家。齐国“任人唯贤”的用人思想,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用人模式,在先秦各诸侯国中特色鲜明,历史悠久,蔚为传统。
这则成语源于《管子•形势解》:“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堕,不避小大强弱。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
《形势解》一篇由天地万物生存之道及自然界的一系列现象引申出君主治理国家、安抚人民的道理,比喻形象生动,令人信服。其中提到:风是吹拂万物的。风吹起来,不管富贵的、贫贱的、善美的、丑恶的,一样吹拂。雨是润泽万物的。雨下起来,不管是强大的、弱小的,一样润泽。风雨至公而无私心,是一律公平对待、大公无私、不偏不依的,正因为风吹雨下没有既定方向,所以人们虽然遇到风吹雨打,也不会发出怨言。
《管子》以此来比喻君主行“令”,是在人民所好的方向;行“禁”是在人民所恶的地方。民乐其政,就能“令行禁止”。
这则成语源自《韩非子•说林》:“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公元前663年春天,山戎犯燕国,燕国抵挡不住,便向齐国求救。齐桓公明白山戎若侵占燕国,必然又要攻打齐国。所以齐桓公与相国管仲、上大夫隰朋等大臣,率领大军北伐山戎。齐军到了燕国,山戎的人马见齐军势大,便抢夺了燕国许多财物,往北逃到孤竹国去了。齐军趁势追赶,到了孤竹,孤竹国的国君也吓跑了。齐兵穷追,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齐军回师行进到崇山峻岭中的一片荒谷里,转来转去迷了路。齐桓公急得不得了,便问管仲怎么办?管仲想了想说:“我们放马的时候,清早放出,晚上它们自己能回家,可见马有认路的记性,我们可以让它把我们领出荒谷。”于是齐桓公让人找来几匹岁口大的马,松开它们的缰绳,任它们自己走,齐军紧随其后,果然就走出了荒谷,找到了返回齐国的道路。
管:管仲。鲍:鲍叔牙。均为春秋时齐国的名臣。交:交情。这则成语比喻知心相契、交谊深厚的朋友。
“管鲍之交”,也作“管鲍之好”。
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一个才华横溢,一个为人诚恳厚道。两人意气相投,来往非常密切。
“管鲍之交”一直被誉为交友的最高境界,成为历代传颂的佳话。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简称。九:概数,言次数之多。匡:匡正、纠正。意为多次会盟诸侯,匡正安定天下。
这则成语出自《论语•宪问》:“(齐)桓公九合诸侯”。又:“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致力于富国强兵,增强国力;在对外政策上实行“尊王攘夷”的政策,树立了自己的威严和信誉。桓公、管仲曾多次会盟诸侯,抑强扶弱,存亡国,继绝世,匡正天下于一统。
其中最重要的是桓公三十五年的“葵丘会盟”,这次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的盟会,标志着其霸业达到春秋时代极盛的顶峰。其时,齐桓公作为春秋首霸,在周王权失控、战乱不止动荡的形势下,尊王室信诸侯,安四境,对保护中华文明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孔子在《论语·宪问》中对桓管霸业这样评价:“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衣服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意思就是说,如果没有桓公和管仲,华夏民族早已成了戎狄的俘虏了!
“任人唯贤”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管仲束缚,自鲁至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故事是说,在齐桓公小白登上君位以后,要求鲁国国君将与自己争夺王位的公子纠处死,并将射了自己一箭的仇人管仲遣返回齐国。鲁国国君迫于齐国威势,只好从命。
在从鲁国被押解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感到口干舌燥,饥肠辘辘。经过绮乌这个地方的时候,他停了下来,要求封人(守边境的小官)提供点饮食。这个封人对管仲非常尊敬,亲自提着美酒佳肴,跪着送到管仲面前。管仲吃饭时,这个封人偷偷地对管仲说:“假如齐国国君不杀你,反而重用你,你将用什么报答我?”管仲说:“果真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将任用有道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以什么来报答你呢?”
管仲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官要清廉,要不徇私情。应该说,绮乌封人在管仲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管仲,管仲是要好好感谢的。但管仲认为,感谢别人的帮助可以有很多方式,但决不可以拿着国家利益去做交易。在用人上,应该出于公心,看人的水平和能力。